風水文化的起源和傳播

一、   風水是什麼

風水是什麼?儘管不同的人對於風水都有不同的想法,但大抵上來說,「風水」這門學問是存在於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能隨口說出有關於「風水」的一些說法。就目前風水學說的內容來看,風水的內涵是十分寬廣的,它吸收融合了古代科學、哲學、美學、倫理學,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眾多智慧知識,成為一個獨特反映和代表古代中國的傳統建築營建知識和文化心理的學問理論體系,如果以現代的學問來解釋的話,風水集合了古代的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築學、文化心理學、藝術美學等學問,是一個十分龐雜的學問。

 二、   風水來自哪裏

在遠古的時代裏,原始人居住的房屋和居住的位置,經歷了最原始自然的洞穴、樹屋、人類自行挖掘的半穴居、地面建築等等方式的演變。在《易經繫辭傳下》有說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而《墨子辭過》:「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和《墨子節用中》:「古人因丘陵掘穴而處」的篇章中,可以看到先民已經考慮到「就陵阜而居」、「因丘陵掘穴而處」的居住環境和位置,以選擇人類適合生活的自然環境。

在六千多年前的黃土高原上,陜西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在聚落的選址中,已經有很明顯的「環境選擇」的傾向,比如說靠近水源、交通方便、地勢高低和房屋開口等方面。第一、在靠近水源方面,人類如果在溪河旁邊定居的話,不但居民取水便利,對於農業的發展,更是一大利多。第二、如果聚落位置位於河流轉彎或兩條河流交匯處,可以行船,交通方便。第三、聚落位置分布在河流兩岸的河階凸岸地帶,不但可以免於洪水的侵襲,還可增加聚落的腹地範圍。第四、為了適應當地黃土高原的氣候,房屋的開口方向多朝向東方或南方,以抵擋秋、冬兩季的嚴寒北風和迎接春、夏天的和煦南風。

此外,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農業一直是傳統的生活與經濟方式,因此,為了適應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和地理環境,求取物質生活的溫飽和精神活動的滿足,人們逐漸發展出一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模式,此種模式可分為生命禮俗、歲時節俗和祭祀禮俗等三大方面,而這些禮俗活動的目的,都是先民對於天地萬物間的信仰和向自然學習的生活態度表現,表達出天人合一的和諧宇宙觀和生命價值觀,展現出中國人獨特的哲學思想和思考方式。

從遠古人類選擇聚落的位置和生活方式來看,人們為了認識、找尋最佳的居住環境,希望與自然環境保持和諧想法,因此,風水理論就產生了,風水就是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主觀想法,本身並無神秘之處。

不過,由於老祖宗們知識水準不高,就用「氣」、「陰陽」、「五行」、「八卦」等等想法來解釋這門學問,加上後來的風水師順應著人們「趨吉避凶」的心態,摻入了一些艱深晦澀的言論。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風水思想夾雜了眾多的學說與理論,如天人合一、氣化宇宙論、天人相應、陰陽八卦、五行系統、天干地支、四時五方、河圖洛書、八卦九宮、七曜九星,再混雜著古代的天文學、地理學、建築學、磁場學等等的自然科學,所以現代學者在解析風水的理論時,很難對它有一個全面性的了解,不過,這也無法責怪古人,因為在那樣的時代裏,人們只能根據當時的知識水準來認識環境,解釋所遇到的種種問題,而這也是風水學說不能被稱為是迷信或是科學知識的原因,只能說是一門獨特的學問。

 三、   風水理論的形成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風水」逐漸加入各種學說理論,內涵也不斷的充實更新。在大家的嘴裏,它曾被稱為「地理」、「陰陽」、「卜宅」、「相宅」、「圖宅」、「形法」、「青囊」、「青屋」、「堪輿」等名稱,不過到了今天,大眾都以「風水」兩字來稱呼。

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從殷商時代開始,在選擇住居的自然環境時,除了憑自己對大自然所知的知識觀察以外,還會透過巫術來輔助,用來瞭解自己所選擇的地點好壞。卜筮活動在商代十分流行,各種大小事物都要卜筮,用來了解神明的旨意,而像建造房屋、營建宮室這麼大的事情,更需要事先占卜,所以在殷商的卜辭中留下了不少的「卜宅」紀錄。

   周朝時代,祖先在選擇居址時,已懂得用「土圭法」來定方位。《周禮夏官司馬》:「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鄙」,而《周禮地官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則說明了土圭法的用法,它是利用直立垂直於土地上的木杆,測量日出、日落時的杆影,用來定東西南北的方位。戰國時代,人們則開始利用地磁來測定方向,《韓非子有度篇》:「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當時的指南工具稱為「司南」。人們用這些方式來決定房屋的坐落位置和方向。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盛行,而在各種思想學說中,陰陽觀念、八卦系統、河圖洛書、五行學說、氣論思想、四方(東、西、南、北方)、二十八星宿、四時(春、夏、秋、冬季)、五音(宮、商、角、徵、羽音)、天干地支系統也進入風水的理論中,而這些學說演變到最後,彼此互相混雜為一體,進而導致風水理論的龐大和深奧。以下將就陰陽八卦學說、氣論思想、五行理論、天干地支系統、四方四象等風水中的主要理論,作一簡略式的介紹。

 (一)   陰陽八卦學說

     陰陽學說其實是古代中國人用來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現象的宇宙觀方法。起初的陰陽概念,是來自於先民在白天觀察太陽;在夜晚則望見月亮等自然現象而來,雲開見日為陽;烏雲蔽日為陰,從而延伸到寒暖晴雨、男女老幼等等的現象或事物,而在春、夏、秋、冬的季節更替及日出日落等的自然現象中,更體會出萬事萬物皆有其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關係,進而產生出陰和陽的兩個觀念,先民認為兩者是循環交替、生生不息,呈現出一種動態平衡。後世的風水著作中,便用陰陽的觀念來解釋天地、評論山川形勢、認識大地地形。

陰陽八卦推演圖

   這種陰陽觀念構成了《周易》一書,書中對陰陽概念進行全面的整理,並形成一套有系統、完整的陰陽學說,並透過《易傳》的解釋、補充和發揮而成熟完備。八卦本身是由陰「--」和陽「-」兩種符號上下位置的排列組合所衍生出來的。《周易繫辭傳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有了八卦的名稱,就得要八卦的物象,於是先民以自然界中常見的事物作為八卦的的代表物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八卦又可分為「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兩種,而「先天八卦」相傳為伏羲氏所作,故稱為「伏羲八卦」;「後天八卦」相傳是西周文王所作,又稱「文王八卦」。「先天八卦」是伏羲氏以河圖為基礎,說明自然事務的現象,而「後天八卦」則是周文王按照方位的東南西北與節令的春夏秋冬,順時針排列。在風水理論中,八卦在風水中主要用來表示方位,兩者都有人使用,但以後天八卦者為多數。

 「河圖」的來源,普遍相傳在伏羲時代,有一匹神奇的龍馬出現在孟水中,身上背負著一幅神秘的圖,後世便把這幅神秘的圖形稱為「河圖」。河圖中共有五十五個黑白點,代表《周易》中的「天地之數五十五。」。在「河圖」中,白點為單數一、三、五、七、九,代表陽和天,稱為「天數」;黑點為雙數二、四、六、八、十,代表陰和地,稱為「地數」。一和六在北方,為水;二和七在南方,為火;三和八在東方,為木;四和九在西方,為金;五與十在中央,為土。六減一,七減二,八減三,九減四,十減五,皆為五。此數與《周易繫辭傳上》:「天數五,地數五」的說法相同。

又相傳在大禹治水的年代,有一神龜背負著一張神秘的圖浮出洛水,後世稱為「洛書」。洛書位置為「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五居中。」用一、三、五、七、九奇數為陽,象徵天道;二、四、六、八偶數為陰,象徵地道。洛書又可排成九宮圖,數字為19,各行各列的總數均相等為15。陰陽八卦和河圖洛書均為後世風水家融合運用,用來判斷陽宅、陰宅的吉凶禍福。

(二)   氣論思想

氣」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用以表示物質存在的基本範疇,本來用來指稱雲氣、蒸氣、水汽以及人體呼吸之氣的總稱。古代的思想家認為,所有的固體和液體物質都由氣體所聚集而成,逐漸賦予「氣」哲學意涵。「氣」由原義引申,被視為是天地萬物的最基本構成,如《莊子大宗師》:「游乎天地之一氣」;《淮南子天文訓》:「道始於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認為天地是由氣演化而成。

「氣」又是生命的根本、萬物的本源,如《老子第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把天地萬物視為是陰陽二氣相互沖和而生成的。《莊子知北游》:「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則提出人體亦由「氣」所組成。既然萬事萬物,包含人在內,都由氣所組成,所以天地之氣與人體之氣也必然相通,這就形成漢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觀念。

「氣」的種種涵義,在風水理論中幾乎全部採用並發揮,把風水本意的解釋、天地萬物的形成變化、人生命運的興衰貧富、自然環境的地形景觀,都使用「氣」來闡明發展。

 (三)   五行理論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土,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牆作甘」。

五行學說將木、火、土、金、水視為自然萬物組成和人類生活所需的五種最基本物質元素。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和發展,都是由這五種元素不斷的交互運動、相生相剋所產生的結果。

五行的相生規律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抗的規律為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五行相生相剋,週而復始,循環不已。

風水師認為,五行是陰陽之綱領,造化之權衡。方位的判定、地形的選擇、陰陽宅的選址與建築設計都要用五行理論,風水術中的所有理論都要以五行來規範指導。

 (四)   天干地支系統

天干和地支是中國古代先民用來記錄年、月、日、時的符號,天干有十,依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依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記日,地支記月、時,天干與地支配合記年,形成了六十甲子。在風水理論中,特別要求算出人、事、物準確的生年、月、日、時的干支(即為八字),並由此推測出天地人之間的時空關係。

 (五)   四方四象

四方指的是東、西、南、北方。四象在陰陽學說中,指的是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在天文學中也有四象,不過指的卻是先哲在觀察星辰時,以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座標,東南西北各有七宿,每個七宿結合起來很像一種動物的四個圖像。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像蒼龍;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像朱雀;北方的斗牛女虛危室壁像玄武;西方的奎婁胃昂畢觜參七宿像白虎。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合稱四象,又稱四靈。

在風水理論中,四靈所表示的方位不只代表東、西、南、北四方,並運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和動作比喻地形,進而表達為主體與前、後、左、右的相對關係,又附會吉凶禍福。

人們所使用的空間中,風水更常常是營造屋舍的重要「空間觀念」或設計方法。就村落整體的位置而言,風水影響了村落的擇址、坐向、村庄的界線以及道路方向、人群的結合與社群的分劃等等;在建築物的層次上,則影響了建築的配置與佈局、朝向或門向以及建物內部的空間安排等。

乾泰金紙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